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劳动效率的双重压力下,钢铁行业去产能最终一定会体现在钢铁企业员工减少上。因此,妥善、合适地处理钢铁行业的问题最终也一定会涉及妥善、合适地处理转岗、离岗职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的辅助,也需要员工的理解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是岗位和思维方式,不变的是“钢铁人”的自强、拼搏和敬业精神。
9月10日,中国冶金报1版头条刊载《自己能干的为什么让别人干?武钢拉开用工改革大幕》一文,文章以武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为武钢重工转岗当协警的职工送行为线索展开。8月26日,本报1版头条刊载《企业转型,也是人的转型———攀成钢淘汰落后产能平稳分流安置9200余名职工纪实》一文,文章也毫不避讳攀成钢9200余名员工转岗一事。
几个月过去,这些转岗、离职的“钢铁人”过得怎么样?《中国冶金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分别采访了武汉化工区的武钢重工转岗职工和在攀成钢的转岗、离岗职工。
本报记者联合报道
敬礼、查看证件、检查车辆、指挥放行,一套程序下来,45岁的王为做得有模有样。“以前跟机床打交道,现在跟人打交道。”11月19日,45岁的化工区协警王为拿到上岗后的首月工资,比原来多了500元。王为已有25年工龄,原是武钢重工集团下属武汉冶金公司车床工。和他一起转岗当协警的34名同事,都曾是武钢重工生产一线的车床工、造型工、铆焊工。
“亲们,俺们家的店开张了,欢迎惠顾……”8月28日,已经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原攀成钢保卫部职工张平在微信里发出这样一条消息。张平是今年攀成钢转型升级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中,自愿申请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9184名在册职工中的一员。现在,张平的网店主营快乐休闲食品。“现在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自己心里也踏实多了,希望这条路越走越好。”张平坦言。
今年初以来,钢铁企业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削减员工数量,本报也曾报道过武钢重工和攀成钢的案例。王为和张平正是他们中的一员。数月过后,这些转岗、离职的员工怎么样了?
“这些员工很敬业”
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几个月前,武钢重工关停并转了持续亏损、扭亏无望的经营单元和生产线,部分员
上一页: 返利网宣布双11单日交易额突破10亿元北京保安公司 下一页:北京保安公司中国武术人士怎么开武馆武校?保镖学校/保镖培训学校/保镖基地/中国保镖公司